首页 > 淮安新闻 > 守根、铸魂、强基——洪泽岔河百年老街换新颜

守根、铸魂、强基——洪泽岔河百年老街换新颜

发布时间: 2020-05-30 09:17  关注度:2543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近日,江苏省住建、文化和旅游等五部门联合认定公布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洪泽区岔河老街名列其中。近年来,岔河镇依托历史底蕴和红色资源,对老街进行全面保护和有序开发,百年老街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淮安日报讯:近日,江苏省住建、文化和旅游等五部门联合认定公布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洪泽区岔河老街名列其中。近年来,岔河镇依托历史底蕴和红色资源,对老街进行全面保护和有序开发,百年老街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守住历史的根

古朴的砖雕、斑驳的门框、高高的马头墙、泛着悠悠青光的石板桥……行走在岔河镇岔河老街,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岔河镇党委副书记成美煜介绍,岔河老街又称“柘塘故里”,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600米,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是岔河镇的中心,当年建成的古石桥依然矗立,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随着水路交通被铁路取代,曾经辉煌的岔河老街一度落寞,她就像一个老人,似乎已进入风烛残年。转机出现在2017年,岔河镇在市住建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了岔河老街保护与开发项目,旨在重现老街过去的荣光。市住建局村镇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发古镇时,他们没有大规模地拆旧建新,而是尽可能收集旧材料,维修旧建筑,力求原汁原味还原古镇风貌。

百岁老人马杰曾是岔河地区的老县长,家中保留着多个岔河地区的老物件。得知情况后,工作人员开车几百公里奔赴老人安徽的家中。见到岔河老乡,老人激动不已,颤巍巍地说:“这些物件是从岔河带出来的,现在能落叶归根,再好不过!”

如今的岔河老街,已经变成当地人文历史的“博物馆”。民俗馆里,陈列着众多当地过去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二荤馆内,再现岔河百姓请客设宴的传统风俗;老会堂中,复原当年大食堂的烟火气息。“传统文化是岔河老街发展的根,这个根,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成美煜说。

铸牢红色的魂

岔河老街不仅历史悠久,更蕴含红色基因。1940年,新四军在岔河镇成功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成立淮宝县委。此后,这片红色热土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也留下了淮宝县政府旧址、江淮大学旧址等众多红色遗存。

为传承红色历史,岔河镇投入300万元,复原淮宝县政府旧址、淮宝县医院等红色遗存。走进淮宝县政府旧址,李绍武、邵伟光等烈士的革命事迹被详细介绍;新四军骑兵团的战斗往事浮现眼前;淮宝干群修水利、抓生产的火热场景图文并茂……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学习参观。

目前,人民公社、公社会堂等一批红色建筑正在修复改建中。未来,这些建筑将成为旅游的重要载体,打响岔河红色文化品牌。

强壮发展的基

岔河老街的保护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据了解,近年来,岔河投入巨资,对老街滨水景观进行大规模改造、提升,对老街东滩(北街)、中街东侧沿十里长河西岸旧屋、危房等进行拆迁,新建文明桥、虹桥、太平桥,完成老街中街、南街石板路面铺设,给排水管网、杆线入地、燃气管网等一批配套工程。全方位、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改造,真正给百年老街注入了“强心剂”,让其脱胎换骨,展现新颜。

对老街的变化,今年50岁的居民杨玉喜深有感触。他回忆说,以前的岔河老街是烂泥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因为没有排污管网,居民直接露天倒脏水,天一热就臭气熏天。“改造后,路平整了,臭味不见了,连水塘的水也变得清清亮亮的,我们居民打心眼里欢喜。”

老街改造时,68岁的陈万勤旧屋被拆,政府给他在城里置换了一套112平方米的新房,搬进新家,老陈很激动:“新小区,环境好、地方大,没有拆迁,我和老伴哪有机会住这么好的房子!”

据了解,岔河老街开发时,除了直接拆迁,当地还征收了27户居民的老房子,政府出资免费翻修,吸引商业业态,并按月支付居民租金,15年后,房子将重新归还居民手中。破旧的老宅子转眼成了“钱景”看好的门面房。坐收老街开发红利,很多居民都乐开了花。“发展依靠人民,成果惠及人民,我们要让老街的开发,不仅给政府带来面子,更给百姓带去里子。”成美煜说。

■融媒体记者 王 舒 通讯员 徐鸿宝 邵中明 丁曙明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