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永怀楷模

永怀楷模

发布时间: 2024-03-04 14:49  关注度:501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周恩来,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共产党的“全党楷模”,将永载于史册。周总理的风范、品格和工作方法,永远是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一直引导我为国家服务。每年他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我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深深的哀思和崇敬,多年从未间断。

3月5日,是一位伟人的生日,记在心头,情思浓郁,永难忘怀。

周恩来,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共产党的“全党楷模”,将永载于史册。周总理的风范、品格和工作方法,永远是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一直引导我为国家服务。每年他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我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深深的哀思和崇敬,多年从未间断。

001.jpg

1963 年7 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古巴驻华大使馆招待会,徐贻聪(后排)担任翻译。

我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都是江苏淮安人,都出生在京杭大运河沿岸。他的出生地淮安县(现淮安区)驸马巷和我的出生地淮阴县(现淮阴区)三岔村相距约40公里,沿着运河河堤可以通达。

盘点我个人的过去,最让我记忆犹新和骄傲的几件事是:1959年,我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校园里聆听周总理的教诲;1963年3月,周总理办公室给北外打了两个电话,聘用我进外交部,确定了我一生的事业走向;1963年7月,我首次担任周总理的翻译;1971年1月,我再度担任周总理的翻译,他主动与我亲切交谈;1972年,我与周总理两次靠近留影。

1958年,我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学制是5年。1959年,北外与当时的“北京俄语学院”合并,周总理曾去学校讲话,我和全校师生端坐在大操场上聆听他的教诲。

没有想到的是,1963年3月,在我临近毕业之际,周总理点名让我去外交部报到。后来我才知道,在我读到三年级时,学校就有让我和另外3名同学留下来当老师的计划。但是,1963年3月初,周总理办公室的两个电话,分别指令我和班上的一位同学,立即去外交部和外文出版局的《北京周报》西班牙文编辑部报到,北外只得将我们全部放出,我从而意外地开始了外交生涯,首个工作是在古巴驻华大使馆担任翻译,兼管使馆的礼宾和文书。

由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半球国家,还很快在北京设立了大使馆。建馆之初,中国方面提供了翻译,但使馆对其水平不甚满意,向周总理提出再派新人,从而使我被选中,紧急去使馆应试。笔试和面试通过后,我于当年4月1日开始工作,前后达8年之久,直到1971年初奉调离开。

1963年7月26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外交部指定我担任周总理的主要翻译。我穿着随便、头发凌乱,坐到总理的身后,为他担任全场翻译,惊喜、不安、羞愧有加,还有点恍惚,好在顺利结束。后来,我又被安排出任过几次翻译,包括有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人参加的双边活动。

1971年1月2日,周恩来总理带着改善中古关系的真诚愿望,再度出席古巴大使馆临时代办加西亚的国庆招待会,与其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谈话,这使得我对中古关系的深远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深切的认知和理解,指导了我担任驻古巴大使后的许多工作。交流期间,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因事需要提前离场,周总理起身将其送出楼门,我为他们引道。送走亲王后,周总理转身亲切地问我:“你还在这里工作?”这令我惊讶无比,一时不知所措,只是机械地点了点头。很多人都说总理记忆力特别出众,没想到在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因为时隔8年,总理竟然还能记住我这样一个翻译。每次记起或者提及,我都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还清楚地记得,1972年4月16日,我又一次有机会参加周总理会见外宾的翻译工作。那是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秘鲁总统的夫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率团访华,代表团成员多、级别高,我被外交部安排参加部分翻译工作。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代表团并设宴招待,我在现场,还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被点名,感到非常光荣。

除去翻译方面的需要,我还曾有机会直接聆听周总理关于对外工作和国际关系的讲话,这是荣幸,更是非常难得直接接受关于外交工作教育的机遇。1971年奉调离开古巴驻华大使馆之后,我被安排在外交人员服务局政治处负责工会、青年方面的事务,同时被委派作为局长部分工作的助理,从而得以有机会随同局长参加某些会议和会见,前后有约一年半的时间。1971年4月,局长带我去人民大会堂听会,没告诉我是什么会议,只通知我注意做好记录。入场后,我发现参加会议的人很多,围着几张沙发散坐,除外交部的同志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单位的成员。不一会儿,周总理进入会场,微笑着用双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后开始讲话,谈到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介绍了中美乒乓球运动员的接触和邀请美国运动员访华的决定,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乒乓外交”的起始。周总理讲了两个多小时,我做了厚厚的一本记录。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我曾作为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一身素服到北京医院为他送别,向他鞠躬,一路泪水未断,无法言语,至今依然清晰在目。

江苏淮安,我的故乡,以周恩来的名字为荣,以周恩来的形象为动力,充分利用沃土和历史,承前启后,不断前进,日新月异地超越着自己,从古老县城,到运河之都,千变万化地翻新面貌,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提升和飞跃。

“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人的嘱托。作为从淮安走出来的一分子,还作为与周总理有过近距离接触机缘的淮安人,尽管远在他乡,我仍然感觉到也有参与建设的担当。

前进,淮安!前进,周恩来的同乡人!大踏步地勇敢前行,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特约撰稿 徐贻聪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