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助手 > 淮安平桥笑人会的来历

淮安平桥笑人会的来历

发布时间: 2017-12-20 08:40  人气指数:4754  字号:[超大]  [中型]  [标准]  [小字]
导读:淮安平桥笑人会的来历。传说“小人会”鼎盛时有32班分会,如粮行组成天谷会、饮食店组成天膳会、理发店组成天真会……行会期间,在大运河(那时较窄)用船架设三道浮桥,竖“万岁牌”禁航,南来北往的船只泊于浮桥两侧,使“小人会”人气大增。

受友人老章启发,萌生了写平桥轶事的想法。有闲打开泛黄的笔记本,先拾掇些1990年平桥笑人会复生的资料。

在1989年12月26日,平桥数千人敲锣打鼓给镇党委书记王连忠送行之后,街巷里便流传着“清正廉洁杨祖峰(1973年前任平桥公社书记),集镇建设王连忠”的顺口溜。我所持的大量史料证明,王连忠在平桥任职的三年内集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正是笑人会复生的重要条件。

1990年春节前在得月楼饭店陪客,席间饭店经理翟正瑾说平桥历史上有“笑人会”,党委书记田文秀随当场叫我对此作个调查。在春节后的一次镇领导和部分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我介绍了对笑人会的调查情况,会议决定成立筹备笑人会的宣传、秘书、联络、服务、后勤、安全小组。

为写一篇介绍文章,我托石云高、沈成斌请来六位老人于3月7日下午在平桥村村部的小楼上座谈。当时同为74岁的吴之璋和曹克凤在少年时亲历过笑人会活动,谈起笑人会津津乐道。《漫话平桥笑人会》载于3月24日的《淮安报》。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对历史上笑人会的诞生时间并没有作严谨的考证,是根据人们流传下来的说法,查了《辞海》后推测在清代咸丰年间的1854年比较合理。那时平桥比较繁华,而且兜土庵的香火很旺,在民间有“求财得财,求子得子”的传说。在这一年,集镇上的商人和工匠们酝酿了“小人会”。在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南庵到北庵,相距三里三”的街道上摊点林立,“小人会”总阄首带领各班分会聚众用长袍兜着土前往兜土庵进香。传说“小人会”鼎盛时有32班分会,如粮行组成天谷会、饮食店组成天膳会、理发店组成天真会……行会期间,在大运河(那时较窄)用船架设三道浮桥,竖“万岁牌”禁航,南来北往的船只泊于浮桥两侧,使“小人会”人气大增。苏南乃至上海来平桥赴会的商人,称平桥为“小南京”。由于每年“小人会”期间戏班、马戏、龙舞、高跷、书画等各路艺人以及说书、耍猴的也赶来凑热闹,给“小人会”添加了浓重的文艺色彩,爱看热闹的人们笑点很多,“小人会”名称也就自然地被“笑人会”取代。

据老人们回忆,1925年三月初一,数十艘官船途经平桥时强拆浮桥南下,致笑人会活动不欢而散。此后的一度时期,因怕惊动官府没有人敢出头操办笑人会。直到1936年,以管箫廷(翟正年外公)为总阄首重新打起了笑人会的大旗,但好景不长,日本侵华后平桥的四座庵庙毁于战火,笑人会销声匿迹。1990年筹备笑人会时,热心的翟正瑾成为众目所归的会长,李殿龙、翟正年、石云高、沈成斌、卢兆健、许云生等人是骨干人物,后来我提议吴磊任秘书长。龙舞是平桥村出的,高跷队长是管袁村民营长杨殿军。在紧张热烈的筹备工作感染之下,素无文艺细胞的笔者用一个晚上时间写了笑人会会歌的歌词,曲是平中的王慕春谱的,中心小学的学生几乎人人会唱。这一年的笑人会有13班分会。

笑人会那几天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不算过分,省市电视台均有报道,我与韩汝忠写的一篇侧记也在3月31日《淮安报》上刊登。1991年3月,平桥被评为江苏百家名镇,这与笑人会创造的知名度客观地说应有一定的关系。在《江苏百家名镇录》一书介绍平桥的文章中,我和范永祥把笑人会作为重点内容写的。

生活助手搜索

生活助手推荐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