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高桥村:问君何处去 黄庄有田园

高桥村:问君何处去 黄庄有田园

发布时间: 2024-04-21 10:31  关注度:335评 论  转 发  收 藏  打 印
导读:高桥,淮河之畔的一个普通村落,因村中有桥、桥身高拱而得名。2017年前,这里人口不多、耕地零散,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低迷。“人少、地薄、钱紧,要啥没啥。”村党总支书记黄爱萍愁眉不展时,机遇从天而降。

“问君何处去,黄庄有田园。”黄庄,地处金湖县高桥村,百姓临水而居,农舍沿河而建,是里下河地区典型的“一”字形庄台。小小庄台从人烟稀少到车马喧嚣,不过短短几年,变化天翻地覆。

变化源于对机遇的把握,也源自高桥人敢想敢干的气魄。

高桥,淮河之畔的一个普通村落,因村中有桥、桥身高拱而得名。2017年前,这里人口不多、耕地零散,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低迷。“人少、地薄、钱紧,要啥没啥。”村党总支书记黄爱萍愁眉不展时,机遇从天而降。

彼时,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动员各市申报,对入围创建榜单的庄台,给予发展资金补助。“正愁没路子,这要是创成了,岂不名利双收。”研读文件后,黄爱萍动了心,组织村“两委”班子合计,没想到大家意见不一,顾虑重重。

顾虑有顾虑的道理。申报特色田园乡村,头一件事就是请专家设计方案。一套设计方案,光设计费少说也得几万块钱。申报要是成功了,自然好;失败了,几万块钱就等于打了水漂。

事实上,有顾虑的不只是高桥,邻村也是你看我、我看你,都在观望。“别人家是别人家,咱们高桥可等不起,机会一旦错过,没有后悔药。风险当然存在,可能性同样有。”黄爱萍一席话,道理说得通、站得住脚,村“两委”班子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从南京大学邀请专家进村探探底。

专家到了高桥,一眼相中了黄庄。从高空俯瞰,黄庄河道密布,农房农舍沿河道一字排开,其地理风貌之独特,在江苏的村落中并不多见,甚至堪称稀有。“村里人少,自然都住在河边,用不着散着住。”黄爱萍大感意外,却又欣喜不已,“没想到当初靠农业单打独斗造成的发展劣势,在专家眼里反倒成了特色优势。”

明珠拂尘,光华闪耀,黄庄乃至高桥的发展从此脱胎换骨。2017年8月,经专家匠心设计,高桥村黄庄入选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成为淮安仅有的3个省级试点庄台之一,并累计获得发展资金补助超过100万元。

兜里有钱,万事不难。村“两委”借势发力,用补助资金撬动土地经营新模式,先后流转土地2565亩,将“边角田”“锅底洼”“老宅基”等化零为整,种植西瓜、油桃、荷藕、优质稻米,蓄家禽、养虾蟹,发展高效农业。

“尧里黄庄”品牌合作社的成立紧随其后。以此载体为抓手,聚民力、探路径,注册了“黄庄油桃”“黄庄粳米”“黄庄麻鸭蛋”等“黄庄”系列农业地理标志商标,搞深加工、打知名度、提附加值。“比如我们的黄庄鹅蛋,一个鹅蛋近半斤重,到了旅游旺季论个卖,每个鹅蛋售价15元,城里人稀罕,抢着买。”黄爱萍说,去年仅卖土特产一项,合作社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产业唱戏、文化搭台。在黄庄知青馆,二八大杠、缝纫机、收音机、马灯……一个个老物件不光有历史韵味,还有历史故事。那个年代,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号召下,从南京等地聚集在高桥的知青们,与村民们一起肩挑背扛,修河道、治水患。现如今的高桥水清村美,吸引了一批批当年的知青故地重游,追寻火红的青春印记。在黄庄非遗馆,莲湘舞、打排斧、制香等众多非遗技艺让人驻足流连。这些老风俗、老手艺是高桥的“魂”,吸引了游客打卡,呼唤着游子归乡。

眼下,怀揣“黄庄”这张名片的高桥,正在铺展新的画卷。

“我们东临旅游公路,西濒淮河入江水道,南依荷花荡景点,北接尧想国文旅区。”黄爱萍对高桥未来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决心更加坚定,“有美景、有乡愁,不愁人不来、村不兴。”

谈起具体路径,高桥的人心拧成了一股绳,那就是要团结奋进,在特色民宿、民俗美食、农业观光、康养度假等方面形成特色,既在人文历史上找亮点,也从地理生态处做文章,让“归园田居”在这里幻化出现实模样。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王 舒 何 弦 金 苏 赵启瑞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